Slide background

学 院 简 介

问:为什么创建钱学森学院?

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不管是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甚至从学校与个人发展的角度,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迫在眉睫之势,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已经再也不允许我们的教育向社会输送“知识填充器”和高分低能的“应试工具”,而必须培养出既具有扎实学科基础又有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需要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努力。钱老多次在国家层面谈到中学教育问题,提出了“全民教育”、“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指出“科技帅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中学抓起。他倡导通识教育,指出“集大成,得智慧”,特别希望中学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全方位素养(包括哲学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军事素养、健康素养)。

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华东师大的教育教学基地,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实验,力求创新。二附中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承办了“全国理科实验班”和“上海理科实验班”,在奠定智优学生扎实的理科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课程和培养经验。2008年以来,二附中开始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先后试点了“人文创新班”、“科技创新班”、“国际课程班”,在高中教育阶段就选拔有潜质的创新人才、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具体培养方式、对高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2013年,二附中创建了“卓越学院”,在各类实验班基础上整合优质课程和各类资源,并借助网络平台和课余时间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向全体学生开放,成为华师大二附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抓手。

2017年以来我校与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之子)取得联系,双方就“钱学森教育思想”如何在上海基础教育界发挥更大影响进行了深入沟通。在多次沟通后,双方就用“钱学森”命名二附中“卓越学院”达成初步意向。2018年9月,“钱学森学院”正式挂牌。

问:钱学森学院的项目基础是什么?

答:1.二附中长期研究卓越教育,对高中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在认识上比较清晰。二附中 “追求卓越、崇尚创新”校园文化的积淀以及“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的成功构建与实施,营造了学校实施改革的良好氛围。这些理念与做法与钱老的教育理念基本吻合。

2.二附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体制、地理及资源优势,多年来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积累。理科实验班的20多年的创办经验及人文、科技创新实验班10年的创办经验,加上卓越学院(1.0版)5年的试运行,为“钱学森学院”的创建及运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问:钱学森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是二附中的校训,让二附中的优秀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清晰自我,主动发展,成长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追梦者”,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这是二附中的使命。

“钱学森学院”作为卓越学院2.0版(也可视为卓越学院的内院)是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已有“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基础上,融合理科实验班、人文创新班、科技创新实验班、卓越学院等办学经验后推出的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基的重大改革举措。以钱老的名字命名华师大二附中卓越学院将是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二附中“卓越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融合的一次重要改革创新。“钱学森学院”绝不是原有实验班的简单挂牌,而是深化卓越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步骤。“钱学森学院”将通过高标准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含基础型和拓展型)配置要求使该班学生做到文理兼优,同时加大综合课程和研究课程的开发开设力度,以创新的课程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钱学森学院”旨在充分发挥华师大二附中在资优高中生培养方面的综合优势,实施对卓越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的探索。学院拟启动三大培养计划:强调打好跨领域通识基础的“博学计划”、注重社科、科技与工程创新领域基础素养培育的“英才计划”以及致力于基础学科兴趣养成和特长培育的“拔尖计划”。三大“特色培育计划”也将在全校范围(包括紫竹校区)选拔优秀高中生,在课程学习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兼选兼报。学院将进一步优化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努力使进入相应计划的钱学森学院学员成长为“学科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思维能力突出、创新潜质明显”的可造之材。

具体目标如下:

1.以弘扬“钱学森精神及其人才培养思想”为抓手进行高素质基础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总结卓越学生的成长规律,切实提升入选“钱学森学院”学生的哲学素养、历史与人文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文学与艺术素养、经济与军事素养、体育与健康素养。

2.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发适合智优学生的高中基础学科系列教材,构建一套适合于卓越教育的创新拔尖人才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3.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具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高中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问:钱学森学院项目实施的原则是什么?

答:创建“钱学森学院”,本质上是根据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和二附中“卓越教育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学生培养模式,其内涵特征为:高水平的共同基础+个性化培养。“钱学森学院”将试行多样化培养的探索,改革核心基础课程体系,选用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教材,高度重视学科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维培养,通过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等学习形式,鼓励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考虑因材施教的要求,推行高选择组合课程和个性化课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广阔的成才空间。实行导师制,强化个性化指导,减少学生选择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学科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全面性原则:

“钱学森学院”面向全校(含紫竹校区)学生选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结合,重视理想信念及人格养成,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选择性原则:

“钱学森学院”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个性化教育环境,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激励性原则:

“钱学森学院”鼓励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实现自我目标的超越。同时课程是高质量的,学员是动态流动的,“特色计划”将严格准入和考核退出机制,科学、规范、制度化地进行管理,学院培养期为两年,完成学院规定的学分课程将授予“钱学森学院”毕业学员证书,并按20%左右的比例评选荣誉学员并颁证。

4.持续性原则:

学校对“钱学森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大学学业、就业跟踪,每隔3年进行一次优秀毕业学员与校长及新学员的交流,通过长程培养和全面评价,力争钱学森学院能出一批综合素养高、个性特长鲜明的未来创新拔尖人才。

致 敬 钱 老

钱学森生平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主要成就

  • 中国航天之父
  • 中国导弹之父
  • 火箭之王
  •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代表作品

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讲义
星际航行概论
论系统工程

学 院 要 闻

学 员 天 地

常 见 问 题

一、学员选拔

1、选拔范围:

第一届学生从2018级高一新生开始,“培养计划”主要针对自主招生选拔入校的学生,每项“培养计划”拟招生人数如下:“博学计划”招80人,“英才计划”招30人,“拔尖计划”招30人。

2、选拔依据:

A、基础学业成绩:具有较好的学业基础,以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摸底考试)以及自招考试成绩、中考成绩等为主要参考依据。

B、个人申请:表格填写个人主要资料、申报理由及个人高中三年发展规划。

C、可自主选择提交1份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个人作品(论文、作文或研究成果等)提倡思辨性、开放性选题,或者完成学校发布学术挑战任务、实验任务、命题小论文1-2篇。

D、学校卓越学院课程学习的情况

学校综合考察上述要求后,由招生小组择优选择。经相关专家(导师团队)确认的有特殊潜力的,可适当放宽基础学业成绩要求。

3、流动管理程序:

“钱学森学院”实行学员动态制管理,每学期期末考试后启动流动程序,接受流入申请和运行被动流出程序。每年11月左右启动申请,高一年级入选学生为钱学森学院预备学员。到高二年级时根据培养情况,召开学院大会正式确定钱学森学院正式入选学员名单,未入选正式学员的预备学员不再享受学院特殊培养计划。高二学年一般不再接受钱学森学院流入申请。

学业成绩不符合学院学习要求或严重违反校纪行为的则取消其钱学森学院学员资格。(备注:基础学业成绩如下:学校基础学科考试B档及以上,学业水平考已考科目全A。)

二、学员培养策略

钱学森理想信念培育 + 基础课程学习 + 自选课程学习 + 导师个别辅导 + 学科或科技类竞赛活动 + 综合社会实践

三、学员日常管理

1、个人成长档案

 “钱学森学院”对所有进班学习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存放学员在卓越学院学习期间的所有个人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A、申请及流动相关文件

B、入学选拔资料及学院内部学业成绩相关文件

C、所有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成长体会类文稿

D、所有课程的学习成果类文件:论文、报告、获奖证书及相关视频影像资料等

2、学员评价:

“钱学森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所有学习的课程可计算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可获得结业证书(学分要求依据不同培养计划及选择课程情况需做细化)。上述所有内容均可作为学员学习学分累积计算。

(1)课程学习评价:由授课教师负责,鼓励过程性评价,含课堂表现、知识考查、论文写作、考查报告等。

(2)个人成长评价:每位新学员须填写个人成长规划表,老学员每学期对自己的规划表进行一次修正;每轮课程结束后,学员须递交学习体会一篇。依据上述材料和该生的日常表现,由以下三方对学员进行评价(可设计相关问卷)。

A、学员自评:问卷

B、导师评价:导师填写导师评语,并给学员成长情况打分。

C、学员所在班级班主任评价:填写问卷即可。

(3)成果评价:

A、每学年结束,全体“钱院”学员举行类似于TED演讲类全天候报告会,邀请导师参与并对全校师生开放。学员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专题报告,每人限时15分钟,观众和导师可为该报告进行打分。全程录像,作为今后的资料,亦可成为校内网上公开小课程,该报告文稿还可印刷成册作为档案留存。

B、有特殊专长学生可就自身专长和个人研究项目为全体学生或学校本部学生开设选修课程,经审核开课效果良好者可申请相应学分。

C、钱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理科竞赛类国家级及以上,其他类市级及以上可或奖励学分。

3、后续跟踪调研

“钱学森学院”留存学员所有档案,并对学员未来的人生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研,每年做一次调研,原则上至少跟踪以下内容:

  • 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及高考成绩
  • 大学的去向及专业选择
  • 大学的学业成绩及在校表现、主要参与活动项目
  • 本科结业后的去向
  • 进一步学习状态或第一份职业去向及上岗情况、感受等
  • 职业发展与变化状况。
四、学员激励及优惠政策

“钱院”学员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可获得学校如下鼓励:

A、日常学习中,可申请部分学科免修或部分时段免修以完成个性化学习需求

B、根据自身学习内容,可申请实验设备、图书馆、自修教室的独立使用时间

C、研究攻坚等特殊阶段,经学院批准后可申请停课、部分作业减免政策

D、予以参加课题研究及相关研学必要的经费支持

E、获得学院院长或导师的大学自主招生、强基计划推荐信

 

修满规定学分后经导师推荐可以向学院申请“卓越学生”称号,学院审核通过后可授予“卓越奖”。申请卓越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下:完成钱学森学院必修课程,成绩优良;钱学森学院每个拓展选修课程板块至少修满6个学分,卓越学院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绩点在同年级学生中排名前15%。

获得钱学森学院“卓越奖”的学生,学校将优先推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其他市区荣誉学生称号。

五、学员的责任与义务

“钱学森学院”学员应认真参与课程学习,在校内自觉履行行为示范作用,主动自觉向导师汇报交流学习情况。高三年级的学员有担任低年级学员学长导师的责任。

认真配合学校完成档案记录及有关调研工作,除每年一次的学院调研外,要求毕业学员本科期间每年返回母校一次与学弟、学妹座谈;读研、博或就业后每三年返回母校一次接受学弟、学妹访谈。

学 院 任 务

自学卓越课程

校本卓越课程 进入学习 >
大学先修课程 进入学习 >
高中先修课程 进入学习 >
Baidu
map